炒股都有哪家平台 营收不足千万的机器人业务引遐想 长盛轴承市值两月增240亿

发布日期:2025-02-22 21:26    点击次数:193

炒股都有哪家平台 营收不足千万的机器人业务引遐想 长盛轴承市值两月增240亿

K图 300718_0

  股价创下新高后,公司自家董秘发圈庆贺。蛇年开盘以来,长盛轴承(300718.SZ)吸足了市场的目光。

  随着上述消息发酵,2月19日,长盛轴承“20CM”涨停,录得本周第二次、春节长假后的第三次涨停,节后累计上涨82.6%,今年累计暴涨221.83%,收盘报98.77元/股,总市值295亿元,创历史新高。就市场传闻的董秘发圈事宜,2月19日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长盛轴承,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上涨原因,如保持涨势,晚间将发布股价异动公告。就网传的董秘朋友圈消息,该工作人员回复:“不清楚。”

  2月18日晚间,市场流传出一张长盛轴承董事会秘书何寅发布微信朋友圈庆贺公司股价大涨的截图,配文称“88.88,新里程碑。感谢市场认可,感谢投资者抬爱”。当日,长盛轴承公开表示,公司已签订与宇树科技的合作协议并取得了订单,但相关产品占比营收还不足1%,即金额不到800万元。

  市场对这笔收入还不足1000万元机器人业务,给予了足够的估值遐想,从行情启动至今,长盛轴承的总市值累计增长了约240亿元。须知,长盛轴承应用于机器人的轴承产品目前还处在送样试验阶段,该业务能为公司未来1~2年收入贡献多大比重仍是“盲盒”。

  机构热炒、股价狂飙

  2月19日盘后,长盛轴承发布股价异动公安,公司重申了机器人业务处在小批量生产阶段,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且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今年大涨之前,长盛轴承的股价经历整整85个月横盘。机器人概念自年初以来反复活跃,更是春节长假后行情的主题之一,翻看长盛轴承的互动易平台,最近两个多月公司被问及最多的是关于机器人业务的供货情况。

  轴承是人形机器人旋转关节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它主要承担支撑、引导旋转及减轻摩擦的作用。轴承能够使机器人的关节在运动中更加平稳,并且减少能量损耗。2月18日,长盛轴承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公司与宇树科技的合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已签订合作协议并取得了订单。合作的产品主要为应用于机器人关节处的自润滑轴承,该类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的生产销售,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低(不足1%)。

  按照长盛轴承去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8.35亿元)计算,公司与宇树科技的合作实现的营收还不足800万元,这不足千万的收入贡献点燃了资金的炒作情绪,撑起了200多亿市值遐想空间。

  2024年12月24日,长盛轴承跳空高开涨停,自此开启了一波单边向上行情,截至目前的35个交易日,长盛轴承累计上涨431.02%,从约22元涨至98.77元,总市值从约55亿元涨至295亿元,涨幅位居A股同时期内第一。

  2月19日,长盛轴承单日成交额突破50亿元,成交量达53.57万手,换手率攀升至27.75%。盘后龙虎榜显示,今日上榜的营业部中,共有4家机构专用席位现身,即买二、卖二、卖三、卖四,合计买入金额1.74亿元,卖出金额1.91亿元,合计净卖出1658.78万元,深股通为第一大买入营业部及第一大卖出营业部,买入金额为1.81亿元,卖出金额为1.19亿元,合计净买入6232.82万元。

  据公开资料,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宇树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六轴机械臂等研发、生产及销售的机器人公司。该公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在蛇年春晚火爆出圈。该公司目前仍处于C轮融资阶段,尚未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2月18日,长盛轴承的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接待了约百名机构投资者调研。根据公司披露,调研信息涉及六大问题,其中两项关于机器人行业:1、丝杠类产品应用领域;2、和宇树科技的合作情况。

  另外,记者梳理发现,从1月开始长盛轴承多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与宇树科技有关的提问。仅1月27日,长盛轴承就回复了3条与宇树科技有关的提问。例如,当日长盛轴承回复了一则去年11月的投资者提问称,公司与宇树科技的合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公司应用于机器人零部件领域的产品所形成的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低(不足1%)。针对另一则今年1月3日的投资者提问,长盛轴承则回复称公司与宇树科技目前合作的主要产品为公司的自润滑轴承产品,后期将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产品、应用开发。

  汽车业务贡献主要营收

  长盛轴承成立于2015年,2017年上市创业板,主营业务从事自润滑轴承研发、生产和制造,主要产品为自润滑轴承、低摩擦副零部件及相关的精密铸件,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机械等行业,已有相关产品应用在特斯拉汽车上。

  上市以来,长盛轴承的营业收入规模逐渐提升,从2017年约5.66亿元增长至2023年11.05亿元,归母净利润的波动相对剧烈,2017年-2022年徘徊于1.5亿元上下,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为上市后最高。

  最新一期财报显示,长盛轴承的营收增长停滞不前、盈利能力小幅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长盛轴承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滑5.29%。

  分产品来看营收贡献,长盛轴承的2024年三季报并未披露具体经营数据,根据半年报披露,长盛轴承的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实现营收1.95亿元,毛利率49.33%,为贡献比例最大的产品,占比总营收约35%,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金属基自润滑轴承分别实现营收9496.08万元、8502.17万元,两项产品的营收均同比下滑,均主要用于机械行业,即公司产品的下游行业需求呈现分化。

  长盛轴承表示车用自润滑轴承是重要业务板块之一,根据披露,目前每台乘用车上自润滑轴承的运用数量已经超过100件,已实现在变速箱、座椅、车轴、铰链、发动机、转向系统、减震器等汽车部位的应用,乘用车单车价值量约在200至400元,产品应用于宝马,沃尔沃,捷豹,特斯拉,奥迪,大众等各车型中。

  机器人业务方面,长盛轴承在去年半年报中就表示,正与多个机器人主机厂及相关供应商展开合作研发,并为其提供样品,主要针对的是滑动轴承在关节处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于关节处的自润滑轴承及部分直线执行器中的丝杠产品。

  “从样品试验到产品放量供货,这个过程更多取决于终端产品的需求程度,目前只能看到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是高度确定的炒股都有哪家平台,哪些产品能成为最终爆款是未知数。显然,机器人概念很可能是2025年科技行情的主题之一,在年报披露或相关业绩兑现之前,资金主要依赖事件带来的情绪变化炒作相关标的,由于下游应用场景相对较远、软件突破性进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交易机会更集中出现在上游零部件及相关设备,同时,投资者需进一步分清交易机会与投资机会的区别,避免盲目追涨。”